动态验证码是什么意思
- 2025-11-09 22:24:40
鲁网淄博3月23讯(记者 齐征 通讯员 上官云云)随着手机网络时代的来临,第三方网上支付交易规模日渐庞大,手机动态验证码认证大量应用于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快捷支付、银行机构的非网银快捷支付业务。其在方便客户的同时,因其安全系数不高、易被窃取、认证不具法律效力,从而引发了一系列信用卡诈骗案件,在此警方提示手机动态验证码支付风险亟需关注。
目前此类犯罪的主要手法,冒名补办手机卡获取手机动态验证码。犯罪分子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受害者手机号、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个人重要信息后,伪造身份证,假冒他人身份向移动通信运营商补办手机SIM卡,分别通过两种方式利用手机动态验证码掌握支付密码,转走受害人银行卡内资金:对尚未申请第三方支付账户的情况,利用手机动态验证码、银行卡信息、身份信息冒名申请新账户,掌控账户密码;对已申请第三方支付账户的情况,进入“忘记密码”对话框,通过手机动态校验码和其他个人信息重置密码。
通过钓鱼网站或木马链接直接盗用手机动态验证码。犯罪分子通过钓鱼网站或木马链接,套取客户的手机动态验证码和其他个人信息,采用和前面类似的方法,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转走受害者银行卡内资金。
以办理信用卡或提高信用卡额度为名变相获取手机动态验证码。犯罪分子以办理信用卡或提高信用卡额度为名,欺骗受害者提供详细个人信息,要求受害者开户时,将银行卡关联犯罪分子提供的手机号,变相获取手机动态验证码,盗取受害者银行卡资金。
手机动态验证码支付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手机动态验证码安全系数不高,易于窃取。犯罪分子通过一些简单的低成本病毒,就可以拦截短信获取手机动态验证码;犯罪分子通过伪造相应证件、证明等冒名补办手机SIM卡获取手机动态验证码成功率高;第三方支付机构账户“修改密码”门槛较低,犯罪分子只要掌握了个人的身份信息、手机信息和银行卡信息,就能通过“找回密码”方式获取密码。
手机动态验证码认证方式不具有法律效力,易引发诉讼纠纷。目前,手机动态验证方式尚不具有法律效力,且在造成资金损失后的责任没有统一规定,易引起客户、第三方支付、银行之间的资金赔偿纠纷。一方面消费者资金被盗后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面临赔付申请流程复杂、赔付条件苛刻等问题;另一方面,消费者也可伪造手机动态验证码被他人非法盗用的假象,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可能面临支付抵赖风险。
广大群众对个人金融信息意识缺乏,给不法分子盗取资金予可乘之机。手机动态验证码是支付的关键信息,不法分子掌控了手机动态验证码,相当于掌控了客户账户的“密钥”。我大队民警在网上研判中发现已发生的此类案件中大部分是受害者因各种原因主动告知犯罪分子手机号、银行卡号、身份证号等个人重要信息,暴露出部分公民极度缺乏对个人金融信息的安全防范意识,为不法分子提供手机动态验证码盗取资金提供可乘之机。
